1分鐘搞懂注射流程及接種後該注意的事!
一、預約施打
各地方預約方式也略有不同,有些可以聯繫里長幫忙預約、有些則是線上開放預約,有些則是醫院網頁即可預約。
接種COVID-19疫苗相資訊
二、準備證件
不管公費、自費都需要準備健保卡,未具健保身分者請攜帶身份證明文件。
三、健康評估
最重要是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,如果本身有「發燒」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,一定要病情穩定後再接種,以避免疾病本身的症狀與疫苗不良反應相互混淆。特別要注意如果有在「服用避孕藥」與接受「荷爾蒙治療」,若想要接種疫苗請經過主治醫師的評估。
在接種疫苗前先別太緊張,盡量以輕鬆、日常的狀態接種疫苗,反而能減少因為緊張所產生的暈針狀況。
四、正式施打
施打疫苗前每位醫師都會先替患者進行評估,如果本身有過敏史、慢性病、身體狀況等,隨時都要提出來與醫師進行討論,醫師會評估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適合接種疫苗,若評估後沒有問題就可以打疫苗。
五、接種後注意事項
每個人打完疫苗後都會在現場休息 30 分鐘,這段期間可以感受一下身體有沒有不舒服的狀況,任何不適請馬上告知,可以讓醫護即時處理接種後出現立即性嚴重過敏反應。
若無大礙即可以回家休息,這段期間也該多留意身體的變化。
但返家之後有出現五種狀況之一,請儘速就醫:
1.嚴重持續性頭痛、視力改變或癲癇
2.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
3.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
4.下肢腫脹或疼痛
5.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、瘀青、紫斑等
六、如果真的返家後出現發燒時,該怎麼處理?
根據臨床試驗數據,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介於 8 至 16%,大多會在 48 小時內緩解。疾管署建議可以多喝水,多休息,若持續發燒或有其他不適,可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症狀、發生時間與疫苗接種時間。
在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:接種部位疼痛、紅腫、疲倦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體溫升高、畏寒、關節痛及噁心,症狀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。
各廠牌疫苗的施打指南


資料來源: Heho健康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