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失智挑戰,從飲食到居家,家屬如何與患者攜手同行
專家諮詢:
【前國泰綜合醫院、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】職能治療師-沈明德老師
在台灣,隨著人口老化,失智症的普遍性逐年增加,6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,80歲以上比例更高(5人中就有1人)。家屬在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面臨多重挑戰,包含患者記憶力減退、認知功能衰退導致的溝通障礙、情緒波動以及日常行為難以控制。照護過程中,家屬常因不斷重複的照顧工作感到疲憊,並可能遭遇心理壓力與經濟負擔。因此,社會支持與資源對失智症家庭尤為重要,能夠提供適時協助並減輕照護者壓力。
失智症的症狀和表現
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,而是由各種不同的大腦症狀所組成的症候群,影響包括記憶力、語言功能、空間感、計算能力、判斷力、抽象思考、注意力、情緒等多種認知功能。隨著大腦功能逐漸退化,患者的日常生活、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可能受到影響。失智症的出現並不是正常的老化,而是大腦的異常病變所致。
失智症患者會面臨記憶衰退、認知功能障礙、情緒和行為問題、以及日常生活困難等問題。患者可能會在不察覺的情況下受騙購買無用物品,對活動參與的興趣減少,甚至變得情緒不穩。此外,輕度認知功能障礙(MCI)患者隨著時間可能會發展為失智症,因此早期篩檢和預防尤為重要。
根據衛生福利部民健康署提出,失智症10大警訊
※若出現這些症狀,請及早就醫
●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
●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
●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
●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
●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
●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
●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
●判斷力變差或減弱
●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
●情緒和個性的改變
出現以上症狀,請至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檢查。
※失智症的常見類型:
阿茲海默氏症: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,通常伴隨著大腦的整體萎縮。
血管性失智症:由腦血管疾病引起,症狀多樣,可能突然出現或逐步發展。
額顳葉型失智症:影響額葉和顳葉,主要影響人格、情緒和語言。
路易氏體失智症:具有帕金森氏症的症狀,並伴隨視覺幻覺和注意力波動。
減緩失智症的方法
1、醫療干預:目前的失智症藥物治療根據病程和症狀的嚴重程度來分
乙醯膽鹼酶抑制劑:主要用於輕度至中度的阿茲海默症,能有效改善記憶和認知功能。
NMDA受體拮抗劑:適用於中至重度的患者,幫助控制進一步的記憶退化。
抗精神病藥物:當病患有妄想、幻覺或其他精神行為症狀(BPSD)時,醫生可能會建議搭配適量的抗精神病藥物,但這些藥物需謹慎使用,避免嚴重副作用如肢體僵硬。
此外,最新藥物正在研究和開發中,主要針對早期階段的患者,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失智症進展,但部分藥物價格較高,且尚未通過台灣的臨床驗證和上市。
2、認知訓練與復健:認知訓練根據失智症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活動,幫助患者延緩記憶力和認知功能的衰退。
認知訓練:例如數讀、簡單的計算、閱讀和推理等適合輕度患者的活動。
認知刺激:如配對拼圖、音樂、感官刺激等,針對中度患者進行不強迫性的認知刺激。
認知復健:利用替代方法幫助患者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,如使用提醒工具避免遺忘、設置顯眼的物品收納區等。
◆延緩退化及預防失智遊戲互動-疊杯樂:
◆延緩退化及預防失智遊戲互動-餵魚吃飯:
3、照護技巧與環境調整
照護者的支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極大影響。建議照護者首先理解失智症的特性,並在態度上保持尊重與耐心。同時,適當調整居家環境有助於減少患者的恐慌與迷失。
環境設計:將地板與牆壁的顏色區別清楚,增加空間感的辨識使用扶手和夜間照明,幫助患者提升安全性,減少跌倒的風險。
安全維護:安裝防跌設備、調整家具擺設,避免造成視覺錯覺,讓患者有更穩定的生活空間。
對照護者來說,了解失智症並接受專業指導是關鍵,這能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應對策略,減少照護壓力。同時,專業機構
也能提供訓練課程和支持,讓照護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幫助患者。
失智症患者的飲食與生活建議
失智症患者的日常照顧需要多方面的關注,其中健康飲食和良好的生活作息尤其重要。
※失智症患者的飲食建議:健康飲食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、減少發炎,有效延緩腦部退化進程。適當的營養攝取能支持腦部功能,減少病情加重的風險。
推薦的飲食類型:
地中海飲食:這種飲食強調多攝取水果、蔬菜、魚類、豆製品和橄欖油,減少鹽、紅肉的攝取,有助於腦部健康。
德蘇飲食(DASH飲食):以控制血壓為目標,強調水果、蔬菜、低脂奶製品和全穀物,減少精緻澱粉、鹽和糖的攝取。
麥德飲食:綜合了地中海和德蘇飲食,推薦攝取深綠色蔬菜、多種色彩的蔬菜、莓果、堅果、橄欖油、全穀類、魚類、豆類和家禽類食物,並少量紅酒(每天不超過一杯)。
建議以天然、未加工的食物為主,例如藍莓、草莓等富含抗氧化物的莓果類,及十穀米等高纖的全穀類,有助於抗老和抗發炎。此外,多攝取含有花青素的食物,例如彩色的蔬菜,也對大腦健康有益。
避免精緻澱粉、油炸食品、過多的紅肉、甜食以及人造奶油等高飽和脂肪和高糖的加工食物,以降低心血管負擔,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的惡化。
※生活作息建議
睡眠的質量與時數:建議每天睡眠6-8小時,並確保睡眠質量,避免頻繁中斷。夜間頻繁醒來可能與生理健康問題有關,例如男性的攝護腺問題或女性的漏尿問題,建議適時就醫。
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:維持規律的日常作息,適當的白天活動,避免日間過度休息。對於有長期晚班習慣的人,建議在生活作息上做些調整,並避免依賴安眠藥以維持睡眠。
專家對家屬及失智症患者的建議
※家屬建議
尋求支持與資源:了解失智症的相關知識,有助於家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。可以利用社會上的資源,例如失智症協會提供的支持團體,與其他家屬交流經驗,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*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-507-272
*失智症關懷專線 0800-474-580
利用長期照護服務:長照2.0政策提供許多支持服務,包括居家服務、日間照護和失智症共照中心。這些服務能提供患者在生活上更多支持,也可幫助家屬減少壓力。
社區友善支持:現在許多社區提供失智友善措施,例如記憶門診、失智友善組織等,有助於患者參與社會活動,維持社交能力。
※失智症患者的積極參與
失智症患者不應因病情而被限制在家中。大腦具有很高的可塑性,即使是失智症患者,也能透過社交活動、早期治療和友善社區的支持,減緩病情惡化,提升生活質量。希望所有患者與家屬都能早期採取行動,讓生活更加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