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

May. 26. 2017

到博登藥局捐尿布給失能長輩 讓愛「片」地開花

負擔不起尿布費 弱勢長者一天只穿一條尿布 2017-05-25 19:49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╱即時報導 近年來物價齊漲,包括尿布費用每片也得花費15元,有的長者乾脆就一天穿一片尿布,導致異味、濕疹等病變,華山基金會今與博登樂局發起募尿布,希望提供弱勢長者所需要的尿布。 67歲的蔡奶奶雖然住在大安區但除了日常生活外,還得照顧長期臥床高齡94歲的丈夫及47歲患有自閉症的女兒,重擔一肩承擔,導致罹患憂鬱症及其他慢性疾病。雖然她知道穿著尿布過長會有異味,容易造成濕疹等問題,但因生活費拮据,每天只能為丈夫更換一片尿布,她難過無法給予丈夫完善的照顧。 華山今天與博登藥局一同到奶奶家慰問,贈與尿布,蔡奶奶哽咽說,一個人照顧一大一小很疲累,近來很多愛心單位來協助他們度過難關,也鼓勵像這樣的家庭繼續堅持下去。 華山基金會董事長郭慧明表示,天氣漸漸變熱,臥床長輩每天更換的尿片需8到10片不等,目前1片成人尿布約需15元,一個月下來花費將近4千,實屬一筆不小的開銷,需要民眾的支持。 博登藥局總經理李錦炯說,類以蔡奶奶老老照護的個案越來越普遍,生心理及經濟上的負擔甚大,希望透過此機會拋磚引玉,呼籲民眾響應。華山與博登藥局辦理「讓愛『片』地開花」,希望協助更多失能長輩,減輕弱勢家庭的負擔。 「讓愛『片』地開花」時間從5月22日至今年7月31日,愛心支助人只要到博登藥局登記捐贈代用尿布,以「箱」為單位,每箱950元,並填寫認捐資料,由門市藥局代收款項,及轉贈服務的失能長輩,隔月捐贈者就會收到博登開立購買尿布發票,以及捐物收據。     華山全台服務約21000名長輩,截至4月底,約有5千名為臥床或半臥床的失能長者,邀請善心人讓愛〝片〞地開花,捐贈專線:02-2836-3919分機221 黃社工。查詢各地博登藥局門市,可上網址http://www.prohealthcare.com.tw,或撥打02-2713-6621分機2219石小姐。

Apr. 14. 2017

麻豆「千歲同萌會」 老「玩」童重溫古早遊戲

〔記者楊金城/台南報導〕華山基金會今天在麻豆舉辦「千歲同萌會」,邀請包括102歲人瑞阿公陳閬在內的麻豆、將軍和下營區長輩們,重溫古早童玩打尪仔標、戳戳樂、跳格子,歡笑聲四起。   華山麻豆天使站站長施金翰說,透過活動,讓長輩們走出戶外同樂,期望長輩活到老、學到老、樂到老。長輩都很期待每次的戶外同樂活動。 出席長輩的歲數加起來超過千歲,這場安排童玩遊戲的「童」樂會,有如一場「千歲同萌會」,麻豆區長林振祿和油車里里長施福春也體驗猜拳跳格子的遊戲,阿公阿嬤見狀也要玩,每個人彷彿回到童年,變成「老小孩」。 戳戳樂童玩拿獎品,讓長輩們更是高興,陳閬欲罷不能連戳了10個獎品,裡頭全是玩具,他得意的笑說,要帶回去給小孩子玩;90歲阿嬤張田,在日治時代的童年最愛跟同學跳格子,她也下場小玩,彷彿回到小時候。 獨居將軍區的陳閬,身體硬朗,只有重聽,平常都會散步運動,偶而騎一下腳踏車,他也分享長壽秘訣:「不熬夜、多走動、心胸寬、樂開懷」,兒子和媳婦住在附近有照應。 華山將軍天使站長黃依婷說,每月固定關懷陪伴陳閬,阿公多了說話對象,生活更加快樂。 施金翰說,華山推動「送愛到家~因為有您」專案照顧三失老人,希望民眾加入一起守護厝邊老人,愛心專線06-5719416。麻豆站目前服務73人、將軍站服務49位長輩。 新聞來源:自由時報

Apr. 13. 2017

幼時戰亂失學 百旬人瑞奶奶圓上學夢

好想上學!華山基金會今為花蓮獨居老人舉辦免費小學堂,十多名爺爺奶奶頭戴橘色學生帽、肩背綠色書包,開心高喊「老師好!」回味幼讀書時光,來自大陸江蘇年逾百旬的時常鳳老奶奶,年輕因戰亂失學,迫不及待搶先報名,一圓兒時未曾上學的遺憾。     雖然拄著拐杖,步履緩慢,年紀最大的時奶奶頭戴橘色學生帽、肩背綠色書包,與教室裡同學興奮喊著「起立,敬禮,老師好」的口令,不少阿公阿嬤們彷彿回到童年,撩起起讀「日本冊」時光,還有不少老人嘆「少年時苦命沒讀冊」,和時奶奶一同圓幼時上學夢。   華山基金會花蓮站長林敏說,102歲的時常鳳老奶奶,1987年解嚴後來台與分隔兩岸30多年的蘇姓丈夫相聚,兩人雖膝下無子,但也一起攜手共度黃昏歲月,10年多前丈夫過世後,她獨自住在花蓮光復鄉,知道有上學的機會,更搶著當學生,迫不及待準備上學去。   海星國小配合華山基金會開設一日小學堂,由小學生擔綱美術小老師,一對一陪伴長輩們動手繪畫復活節彩蛋,一同做健康操、吃營養午餐,並貼心準備大蛋糕為周六即將滿102歲的時奶奶慶生,讓從過生日的時老奶奶笑得合不攏嘴,直說「好開心」。   時常鳳與在座的老寶貝獲頒象徵性的畢業證書,完成體驗學生生活夢想;華山基金會表示,平時除進行原床泡澡、關懷訪視獨居老人,也藉由不定期舉辦各式活動,增進老人社會參與機會,不僅可強化身體機能、減緩智能退化,更能降低失能風險。 新聞來源:中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