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

Jul. 26. 2016

華山基金會伸援手 助老翁一圓歌仔戲舞台夢

76歲獨居八德區的李爺爺,熱愛表演,年輕時拍過電影,歌仔戲更是拿手,老生、小生、花旦都難不倒他,搭著一嘴鑼鼓經,說著說著就直接唱起戲來。華山基金會3年前展開服務,常聽他分享一張張拍電影以及歌仔戲演出時的照片,人生如戲的過往,年老體衰的無力感,讓他空有表演夢想,卻無法再站上舞台發光發亮。 為了幫李爺爺一圓舞台夢,華山基金會與桃園市麥克家族開創協會26日於南區老人活動中心,攜手與李爺爺上演一段「薛平貴與王寶釧」的經典戲碼。寶刀未老的李爺爺扯高嗓子,唱著久別重逢的悲欣交集,說出了對義工常年送愛到家的深深感謝。一曲心聲,讓現場觀眾動容,紛紛伸出雙手,獻上愛的抱抱,並一起用歌仔戲唱腔,唱出「長輩是個寶,給他抱一抱」的溫暖,邀請各界共同擁抱角落的弱勢長者。而重新穿上戲服的李爺爺,也將在9/6桃園區「第五屆老人K歌大賽暨愛心餐會」中粉墨登場,與全桃園長者擁抱同歡。   華山基金會目前桃園市服務約1,000名弱勢長輩,提供免費關懷訪視、家務服務、陪同取藥、原床泡澡、護甲及促進社會參與等,這些長輩大多沒有家人陪伴且生活無法自理,需要長期到宅服務。誠摯邀請各界一起擁抱、關懷孤單的身影,認助「送愛到家」常年服務經費、支持「老人K歌大賽暨愛心餐會」認桌(10000/桌) 圖片及新聞來源:台灣好新聞報   

Jul. 03. 2016

電子發票開辦 社團受贈發票每年少百萬張

自從統一發票獎項增加千萬獎金及六獎中獎號碼,加上雲端電子發票開辦後,原本平均每年會受贈1600多萬張發票的華山基金會,從2013年起紙本發票捐贈量,逐年遞減約100萬張,到去年只剩下1400萬張。華山呼籲民眾捐贈電子發票,可以指定捐款愛心碼「111」,幫助更多失智、失依、失能老人。不過,根據財政部電子發票平台統計資訊,自2012年電子發票推行以來,今年至6月一共開立30億張電子發票,捐贈給公益團體僅1500餘萬張,僅佔已開出電子發票的0.5%,導致在街頭或超商有放置發票箱,供民眾投入紙本發票的華山基金會並未受惠,這4年多來僅受贈電子發票約141萬張。 華山基金會說,先前在發票最後兌獎日時,熱心的義工阿姨都自動增加服務時間,才能對完發票,這幾年每年發票減百萬張,很多義工阿姨變得清閒卻不喜歡,反而十分為弱勢老人服務經費焦急。不過,可能因為發票中獎機會增加,較幸運的是,總發票量雖然減少,但每期中獎率並未下滑,約可維持100多萬元中獎金額。 華山基金會說,十分需要民眾發揮「愛老人」的熱忱,捐贈電子發票,民眾在消費結帳時,只要口頭說出華山的愛心碼「111」,或刷入愛心碼條碼,即可完成愛心捐贈。 新聞來源:蘋果即時  

Jul. 02. 2016

15對龍鳳胎送祝福 長輩慶生好事成雙

華山基金會蘆洲愛心天使站感謝長期奉獻的志工,今天發動15對龍鳳雙胞胎,在感恩茶會中拼出「好」字,祝福年年好事成雙。 華山基金會表示,自1999年開始,已設立362個愛心天使站,提供免費到宅訪視、家務整理、陪醫、取藥、原床泡澡及年節關懷等多項服務。隨著獨居長輩人數逐年攀升,需求量日益增加。 基金會表示,70歲的方姓長輩,年輕時被太太娘家親友瞧不起,被迫離婚,憤而遠走他鄉。年事漸高後,體力日衰,以打零工與資源回收維生,借住蘆洲區某工廠不到2坪的夾層,常三餐不繼。 蘆洲站去年提供方男關懷訪視、物資協助、護理服務、午晚送餐、陪同外出活動。方男將天使站當成自己的家,就連天使站的招牌,也是他拾來託朋友刻字,並親自噴漆、掛上。 蘆洲站於2007年設站,為感謝義工與社會大眾熱心付出,支持在地服務,今天在蘆洲「空中大學中正堂」舉辦9週年感恩茶會,活動請幼稚園的幼童表演及變魔術,期望能帶給老人們歡笑。   蘆洲站事先徵求龍鳳雙胞胎擔任「好事成雙」愛心大使,不到一星期就報名15對,現場以愛心拼出一對對的「好」字,祝福長輩們身體好、心情好,年年好事成雙。有的龍鳳胎為參與這次感恩茶會,更遠從台中、高雄來到新北市蘆洲,今天同時為5名長輩歡度生日。 華山基金會蘆洲站站長林佩欣表示,邀請龍鳳胎主因是蘆洲站的志工媽媽,她的一對龍鳳胎兒女,非常喜歡和站內的爺爺奶奶互動,進而促成了這次的活動。 華山基金會表示,關心長輩的現在,就是守護我們的未來,募集基本生活物資或年節食品,可以為獨居老人到宅服務盡一份心力。 華山基金會服務對象包括獨居、失能、失智老人,其中獨居老人占8成。蘆洲站發起認助機制,期望有穩定資金幫老人維持生活品質。 華山基金會與創世基金會也不定期舉辦跳蚤市場愛心義賣,期盼民眾捐出家中過剩物品、二手家電、贈品等物資,也順手捐發票,救救老殘窮。   新聞來源:中央社  

Jul. 01. 2016

老人服務老人 華山成立義工隊

華山基金會昨日在四湖鄉成立縣內第一個義工隊,其中不乏6、70歲銀髮族,老人服務老人,更了解、貼近老人想法,也紓緩了轄內近百弱勢老人只有一名社工服務的壓力及窘境。 四湖天使站長林倩如「校長兼撞鐘」,是2012年3月設站迄今唯一的社工,內部站務及對外訪視關懷等全一肩扛,目前在案量仍多達80幾位,令她一刻都不得閒。     昨日共有32人加入義工隊,隊長陳雅專其實很早就投入,5年前林倩如忙著設站時,她偷偷觀察了2個月,確認天使站不是「詐騙集團基地」,才加入當義工,相對資深,所以被推舉為隊長。 副隊長由吳瑞育及林虹妙夫妻共同擔任,兩人原是慈濟志工,希望就近服務在地長輩,協助分配及協調義工人力。到宅組長黃麗華是四湖國小退休老師,但退而不休,為弱勢孩童課輔安親,又安排時間訪視老人,接送帶領老人參加戶外活動。 70幾歲的超管組長蔡素玉阿嬤是個凍齡義工,原本對老人服務老人不抱自信,林倩如播放了一段該基金會桃園中壢80多歲退休水手黃朝爵義工服務影片,令她頓覺自己年輕許多,信心大增大膽加入。 四湖鄉湖西村長陳文益、飛沙村長吳坤龍等都到場支持,強調日後若要送物資或送餐,村辦公室會一起服務。該會雲林縣站長楊舒婷期望縣內第一個義工隊起帶頭作用,促使其他天使站也陸續成立。 新聞來源:中國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