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輩補充保健食品,補對才不傷身
系列3:維生素D
執筆/夏子雯營養師
長輩除了面臨三高威脅,更要留意骨質疏鬆、肌肉無力與免疫力下降等問題,這些都與「維生素D」息息相關。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,能幫助小腸吸收鈣與磷,維持牙齒及骨骼健康,以及調節免疫力、防癌,並能維持肌肉功能、心血管健康、穩定情緒及睡眠品質。
許多人以為曬太陽就能獲得足夠維生素D,但隨著年紀增長,皮膚合成效率下降,加上肝腎功能退化,轉化為活性型維生素D的能力減弱,僅靠日曬無法滿足所需,建議透過飲食或保健食品補充。
在飲食中,富含Omega-3的鮭魚、沙丁魚、鯖魚、秋刀魚等油脂含量較高的魚類是天然好來源,蛋黃、動物內、以及經日曬的菇類也含有維生素D;不過因日常攝取量有限,多數人仍無法達到需求,因此透過保健食品補充更為實際且效率較好。
一般長輩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00 IU,但更建議要透過血液檢測「25-羥基維生素D [25(OH)D]」來確認體內濃度(單位ng/mL),若落在正常範圍30–100,每天補充600IU即可,但若小於正常值,則可增加補充量至800–2000 IU/天、嚴重缺乏則可補充至上限4000 IU;以上資訊太複雜記不起來沒關係,只要告訴醫師你想要檢測維生素D即可,並依照體內濃度來調整補充量,持續補充3個月後可再檢測一次,以確保安全與效果,因過量也會影響身體健康。
維生素D對長輩不僅維持牙齒及骨骼強健,更關乎肌力、免疫與整體健康,透過檢測、掌握自身狀態並依據體內濃度來調整,才能有效預防缺乏,維持身體健康。